来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横跨2400公里,东西时差近2个小时。在广袤的大地上,各族人民居住分散。为完善区内交通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内蒙古将更多目光投向了天空。
1959年,随着内蒙古民航管理局的成立,内蒙古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新建呼和浩特、锡林浩特、通辽等机场,修复赤峰机场,仅筹建1年,全区就有6个盟市可以乘坐飞机抵达呼和浩特和首都北京。其中,呼和浩特机场于1958年由5顶帐篷建成起家,航站楼是帐篷,机坪是草地,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草原机场”。2003年,中国民用航空内蒙古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和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成立,内蒙古民航管理局撤销,将原属中国民航总局管辖的呼和浩特、包头等7个机场移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企业化管理。2014年,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标志着内蒙古首家本土航空公司正式成立。2015年,内蒙古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内蒙古首家具有CCAR-91、CCAR-135、CCAR-121、CCAR-145等多种飞机运营资质的通用航空企业。2016年,乌兰察布集宁机场建成通航,结束了乌兰察布市没有民用机场的历史。至此,内蒙古12个盟市实现了民航运输机场的全覆盖。一座座机场让越来越多的内蒙古人“飞出去”,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地客人“飞进来”,让草原实现了与外界更好更快捷地连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能。2020年,以鄂尔多斯机场为主运营基地的北方快线通用航空实现首航,开通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往返航线,打通了服务旗区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与乘坐地面交通工具近4个小时相比,乘坐北方快线航空航班仅需50分钟。作为国内首家“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服务网络试点,2021年10月,鄂尔多斯机场开通首条跨航司通程航班航线鄂托克前旗—鄂尔多斯—北京大兴航线,通过试点航线的打造,开启了“干线+支线+通航”三网融合新模式。作为内蒙古首条“支支通”航线,呼和浩特—锡林浩特—乌兰浩特航线于2021年9月16日正式开通。2024年,华夏航空CRJ900飞机从阿拉善左旗机场腾空,经过包头市,在最东部的呼伦贝尔市降落,这是国内航距最长的支线机场间航线首次航行,让旅客4小时从沙漠到林海,实现“上午冲沙晚住林屋,空中俯瞰全内蒙古”的全新旅游体验。一条条航线的开辟见证着成长的轨迹,一组组抢眼的数据印证着前进的脚步。目前,内蒙古已有49个民用机场,开通55条“支支通”航线,实现区内盟市全覆盖。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赤峰、通辽等地融入首都2.5小时“通勤圈”,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幸福+”支线快线网络模式实现了区内盟市全覆盖,并用其亲民票价,赢得了72.7%的平均客座率,自治区东部机场间“折返飞”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打个“飞的”去串门,产生经济效益至少90.5亿元。如今,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又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202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部署开展低空空域改革,发展低空经济。2024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精心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同年4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各通用机场持续延伸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边界,打造低空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措施持续向实、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内蒙古加快推进低空旅游产业链的形成——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作为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飞行营地,已开展7000米高空跳伞运动、滑翔伞等多个体验项目,累计接待高空跳伞考证人员和体验者达5万多人次;呼伦贝尔巴彦库仁机场建有天鹰航空飞行营地,提供空中游览、飞行体验服务;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新宝格拉机场实施月票无限飞,“门到门”接送服务等惠民政策,目前已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草原机场”到低空经济,从“封闭堵塞”到“四通八达”,从仅有几条航线,到“支支通”“全网联”,在中国航空版图上,从祖国北疆生长出的航线就像一条条生机勃勃的大动脉,以充沛的运力和四通八达的空中网络,助力百姓过上更有品质的现代生活。蓝天筑梦,空途无限。放眼祖国北疆大地,蔚蓝的天空中涌动着澎湃的发展活力,快速发展的内蒙古,正在拥抱更广阔的天空。